非遗服饰秀“云梦彝山”刷爆朋友圈,设计师带来彝族千年“活化石”
导读: 10月22日,在“锦绣中华——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”系列活动中,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、彝绣非遗传承人、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携原创设计作品“云梦彝山”惊艳亮相北
10月22日,在“锦绣中华——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”系列活动中,四川凉山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代表人物、彝绣非遗传承人、原创独立设计师阿牛阿呷携原创设计作品“云梦彝山”惊艳亮相北京中轴—景山寿皇殿。
据了解,“云梦彝山”系列作品分为云雾初开、梦绕彝山、索玛花开三个篇章,设计师撷彝乡山间一抹亮色,为观众演绎了民族时尚的无限可能。
纯粹,只为故乡的“风景”
大秀中的时尚系列,以凉山彝族盛行千年的羊毛制品加诗瓦拉为灵感,面料全部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彝族毛纺织及擀毡技艺,制作而成,阿牛阿呷将彝族传统服饰中的流苏、靛染、银饰与国际时尚正流行的风琴褶、不对称设计、宽肩造型完美结合。
“加诗瓦拉”是彝语,在彝族地区是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羊毛披毡,似斗篷,有长有短,洁白似雪,是男女老少的必备之物,也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,其工艺精湛、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劳动智慧。“我是就地取材,加诗瓦拉是零浪费剪裁的样本,其简洁大气的形制可以与任何服装搭配,是彝族服饰的‘爆款’。”阿牛阿呷说到,加诗瓦拉为她的民族服饰文化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根。
直筒型披挂式大衣门襟装饰有彝族经典图案羊角纹,内搭高领纯色毛衣;压褶毛毡制作的吊带连衣裙简洁、典雅;阔腿裤下摆点缀镂空图案,硬朗外套搭配塔型渐变长裙……经设计师改造后的加诗瓦拉,成为一件件适应潮流变化的时尚单品,更是展示了民族时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。
此次发布中的配饰设计同样是一大亮点,作品中所用的配饰以彝族传统银饰为主。
彝族银饰做工讲究,技艺精湛,共有20余道工序,形成铸炼、吹烧、编结、洗涤、雕镂、镶嵌、吊缀等一整套工艺流程,这套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阿牛阿呷在本系列作品的创作中,打破彝族银饰固有的图案组合和穿戴方式,尝试呈现银饰、服装和人之间新的交流与互动。
本真,源自千年历史
在“云梦彝山”整场大秀中,有一批“老物件”将秀场气氛推向高潮,紧紧地“抓住”了众人目光。这是设计师从大凉山带来的最原汁原味彝族传统服饰,从节日盛装到日常穿戴,带领大家“跨越”千年欣赏彝族服饰文化艺术最本真的美。
不仅如此,设计师在妆面上更是倾尽了心血,没有假面感的套路化妆,而是彷如山间女子红扑扑的脸蛋,最大化地还原了彝族人日常生活。
在采访中阿牛阿呷说到:“彝族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价值难以估量,这场秀只是取用了最常见的彝族羊毛擀毡及纺织技艺,它们传承至今,在彝族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。”与服装相配的银饰、银牌,精致大气,这亦是彝族传统服饰主要组成部分。“没有银饰的装扮,是不完整的。”
前行,是责任亦是使命
事实上,大家在“云梦彝山”这场秀中看到的,这是阿牛阿呷为传承与创新彝族非物质文化事业中的冰山一角。她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,致力挖掘千年彝族传统文化,搭建沟通民族文化精粹、商业市场与社区发展的“桥梁”。
早在2004年,阿牛阿呷就开始在全国彝区对彝族服饰进行深度调研和细致整理,收集彝族传统服饰,为这些宝贵的遗存整理建档。
2013年,她成立凉山诺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,紧接着与当地学校开设了全国首个以彝绣为主的民族织绣专业,面向贫困家庭的彝族女孩招生,培养大批彝族手绣技艺专业人才。盐源县职业中学的彝族服饰专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,目前招生持续火爆。
此外,阿牛阿呷还是第一位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彝族设计师,在2018年10月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(2019春夏)金色T台上。
秀后,阿牛阿呷对记者坦言:“现代信息如此发达,但很多人仍然觉得少数民族文化距离城市很远,不属于主流时尚。”而她要做的就是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智慧,感受到民族艺术在时尚潮流中没有掉队。
“今天大家看到一切,在彝族人生活中随处可见。作为民族独立设计师,我有责任和使命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智慧,感受到民族艺术在时尚潮流中没有掉队。”